磁絮凝污水厂提标改造设备一般包括快混区、絮凝区和沉淀区三部分,采用化学投加剂可以有效地去除COD,SS和TP,分别去除60%,80%和90%。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16)的要求,高效沉淀池的主要设计参数为:混合时间0.5~1.0min,絮凝时间8~15min,沉淀池表面负荷10~20m3•(m2•h)-1,污泥回流比为3%~6%。近几年来,在投加磁粉或微砂浆时,出现了磁粉或微砂浆增强沉淀池,使絮体变得致密,缩短沉降时间,减少化学药品投加量,但在工程应用中,仍应注意磁粉或微砂浆的流失对后续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影响。
在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中氮的脱除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认为这两个过程是相对独立的。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反应池内的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过程受多种因素(如温度、pH、碳源、溶解氧、污泥龄、混合物或污泥回流比等)的影响较大,且相互制约,难以同时提高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效率。所以在污水厂提标改造过程中,有必要对现有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率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减少后续流程的长度。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若要进行生物脱氮或生物除磷,一般需要BOD5/TKN>4或BOD5/TP>17,以保证碳源充足;若要同时进行脱氮除磷,则需要较高的C/N、C/P值,因为污水中存在着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碳源竞争。碳源不足可能成为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及反硝化除磷等新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源消耗和能耗,但在国内尚缺乏实际工程应用。所以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仍是优先进行生物脱氮、强化生物除磷和辅助化学除磷,并考虑碳源补充措施。磁絮凝污水厂提标改造设备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