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式放电臭氧发生器机理中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电场引起的放电离子化过程和放电通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电场使气体离子化,产生放电,放电通道中产生一定能量的电子;
2)电子碰撞导致氧分子解离,从而产生氧原子;e+O2=2O+(1)
三是氧原子与氧分子的结合产生臭氧;O+O2+M=O3+M(2)M表示参与反应的中间产物。
四、臭氧层分子与其它粒子碰撞并发生分解反应:O+O3=2O2(3)上述公式只是众多反应中典型的一种,事实上,每一个反应都包含许多化学变化,而真正的反应过程要比这几个公式描述的过程复杂得多。
其中,电源、放电回路以及气体的特性将决定放电通道的特性,从而进一步决定放电通道中能量在粒子之间的分布。这样就会影响随后将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条件,从而决定臭氧形成的效率。电子在通路中的能量分布决定了2)氧原子的浓度。因为氧原子不单参与与氧分子结合产生臭氧的反应,还会与其他粒子碰撞发生其他化学反应,例如与电子结合为负氧离子,消耗能量,与臭氧分子碰撞导致臭氧分子分解等等(如式(3)(4)(5))。E+O3=O-+O2(4)e+O+M=O-+M(5)因此,氧原子相对浓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有优值。
电晕式放电臭氧发生器机理因为氧原子浓度与放电通道的能量密切相关,因此放电强度应为佳值,使通道中的电子能量分布有利于日后臭氧生成的反应。当臭氧在放电通道中出现后,4)中反应就开始了,而在这个阶段,主要反应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温度和放电时臭氧的初始浓度。在放电达到一定强度后,臭氧分解反应就会活跃,从而破坏已形成的臭氧,出现“无效放电期”。这两项研究清楚地表明,理想的放电通道应该有较短的持续时间,适当的强度,并且每次放电产生的臭氧应该能立即被送出放电通道。还应将放电通道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抑制臭氧的分解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哪种放电方式更有利于臭氧的形成。
相关产品